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引進的石灰石膏濕法脫硫成套技術包括煙氣再熱器,業內稱為煙氣再熱器。GGH,通過濕煙氣與干煙氣間接換熱,將其溫度提高到80%°C上述排放GGH再熱器的優點是只需要一組換熱器,一些問題影響了電廠的正常運行,如堵塞、腐蝕的正常運行。然后引入了熱媒循環煙氣再熱器MGGH,采用冷卻和加熱兩組換熱器分開布置,成功解決了堵塞、煙霧串聯問題,通過換熱器使用耐腐蝕材料也有解決方案,新問題是成本太高。MGGH再熱器的加熱換熱器是將濕煙氣間接加熱為干煙氣,腐蝕更加突出,MGGH在本地化過程中,部分用戶只使用冷卻熱交換器,以軟水或環境空氣作為熱交換介質,加熱后回收,脫硫后直接排放濕煙氣。國外用戶還使用輔助燃燒產生高溫干煙氣,與脫硫后的濕煙氣混合+除濕除白。
總之,在濕法脫硫實際大規模推廣過程中,我國火電鍋爐拆除了原設計機組GGH,基本不需要新建GGH,相反,防腐煙囪直接濕排煙,鋼鐵、化工等行業也紛紛效仿。有充分理由相信,按照我國現行的空氣污染控制標準,即使燃煤等相關行業完全達到超低近零排放標準,霧霾污染也無法解決。
濕氣體的飽和含濕量與濕煙氣的壓力和飽和溫度有關。飽和溫度越高,含濕量越高。濕法脫硫后的煙氣表面壓力為幾百帕微正壓,可視為恒定絕對大氣壓力。在恒定的大氣壓力下,濕煙氣的飽和含濕量只與飽和煙氣溫度有關。
平均溫度~50°C,含濕量為111.8g/Nm3.在濕煙氣飽和含濕量不變的情況下,煙氣溫度通過間接換熱升高到80%°C,煙氣的相對濕度從100%降低到16%,成為干煙氣排放,屬于升溫除濕。GGH,MGGH加熱除濕,雖然換熱器堵塞、腐蝕、串煙、成本高、安裝空間緊張,增加系統能力不足或功耗增加,但只要企業和相關標準控制部門同意霧霾污染的重要相關性,從技術和操作管理層面推廣加熱除濕無問題,需要增加投資和運營成本也是事實,環境治理與經濟效益之間存在矛盾,但環境治理,造福子孫后代。
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,有條件通過嘗試新的除濕除白技術來解決這一矛盾。在我國,有必要研發相反方向的除濕除濕除白技術方法,即以冷凝除濕為主的混合除濕技術。~50C濕煙氣冷凝到25冷凝到25冷凝°C以下,即大氣平均溫度,如果能進一步冷卻到15°C,然后加熱到25°C效果更好。
濕煙的飽和含濕量來自111.8降低到26g/Nm3、接近大氣含水量,實踐證明可實現除濕除白,有助于解決我國大氣霧霾污染。
回收濕煙氣中的冷凝水,噸煤燃燒排煙水減少0.8噸以上。濕煙氣中含有一定的余熱,每立方米干煙氣的余熱量~228kJ,大致相當于燃煤低熱量的10%,回收用于民用采暖、熱水、制冷或低溫發電,預計能抵消除濕成本。
冷凝除濕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將殘留的細顆粒粉塵、二氧化硫、酸、重金屬等大部分污染成分冷凝到排水中,是燃煤鍋爐低成本排放煙氣甚至超低近零排放的可選技術之一。